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,往往是最原初的美好,這幾年,台灣吹起一股懷舊風,在追逐未來、擁抱3C科技的同時,回頭尋覓什麼都緩慢而缺乏的舊時代文化,成為另一條溫暖的出路。越來越多的商場及商品,將傳統的老智慧轉化為時尚元素,以一種帶有古意的新面貌,重新回到主流消費市場裡,等著人們發現體驗,然後感動。
舊工藝 新雜貨
老圓凳、啤酒杯、竹篩、中藥罐……這些存在於兒時生活、習以為常的用具,或許還能在阿公阿嬤家尋獲,但也漸漸消失於現代日常之中,也就是擔心舊的東西會在現代化過程中消失殆盡,無印良品提出「Found MUJI」的理念,宗旨是「從世界各地發掘日常的美好物品」,社長金井政明表示,現代化腳步太快,但現代化和幸福並非同一件事,有些以前的好東西已被進步的洪流淹沒,無印良品想做的就是去保留這些好物,甚至開發為新商品。
↑台灣原創的古早工藝用品,經無印良品轉化為商品後,在日本限定門市展售。「Found MUJI」青山專賣店擁有從展品到商品的完整系列。
去年,這個發現之旅來到台灣,由知名設計師深澤直人帶領工作團隊,親自從台北迪化街到高雄鐵器街,找出逾百項台灣原創的工藝用品,今年更將其中35件物品商品化,目前正在日本及台灣的指定門市展售。
台灣原創雜貨 庶民文化故事
從玻璃杯、瓷器、竹製品到豬毛多功能刷,這些小物牽動台灣民眾的成長記憶,但卻因為太過習以為常而忘了它的美麗,當它們安靜地被擺放於商場,漂亮的線條反而突顯出來。金井政明拿起一個小玻璃杯說,這個杯子看起來普通又無設計感,但如果把一瓶啤酒分倒在小杯子,剛好可以倒滿6杯,若是杯子再大一點,也許只能倒成4杯,但「4」對台灣來說是不祥的數字,6個人一起高舉酒杯一乾而盡,成就出庶民文化的美好一刻,這就是眼前這個啤酒杯的小故事。
↑來自台灣的古早味生活雜貨,飄洋過海到了日本東京展出。圖為「Found MUJI」青山店一景。
另一把木製圓凳,是工作團隊在迪化街尋獲的,當時負責此案子的長本小姐幾經詢問,找到桃園的圓凳工廠,她說,這家工廠已傳三代,原本當地有很多同性質工廠,但現在僅此一家,無印良品決定將圓凳商品化後,便與該工廠洽談合作,透過台灣製作、日本組裝的方式生產商品,不過,由於兩地溫度溼度不同,為避免圓凳出現裂紋,長本只好在木凳塗上薄漆,但此舉遭到深澤直人痛罵,因為深澤直人認為裂紋才是原初之美,但長本必須考量品管問題,這也說明了老物商品化,必須面臨許多拉扯。
充滿故事的台灣風雜貨,在日本無印良品的8個門市限定販售,其中Found MUJI青山專賣店,除了販售商品,也展示來自台灣所蒐集到的各種好物,該店目前已成為外國觀光客及品牌粉絲尋寶的好所在。
(本文摘自 自由時報)